河北海濱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擁有國家一級房屋建筑資質的總承包企業,自1954年成立以來,公司把工程質量看作企業經營的基礎和“生命線”,通過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建造了“金都莊園”“金都雅居” 等多個精品住宅小區,打造了“金都地產”知名品牌,并多次榮獲“河北省結構優質工程”“中國建筑業優秀施工企業”“河北省建筑業誠信企業”等稱號。秉承“做人要老實,做事要踏實,建樓要結實”的企業宗旨,海濱建工的房子供不應求,彰顯了品牌的力量。
今天,我們與海濱建工集團的掌舵人許東興面對面,聊一聊他對企業抓質量、塑品牌方面的認識與思考,探討在品質黃驊的建設中,建筑行業還需要哪些內容的優化與發展。
高樓平地起,質量基石最重要
“質量是建筑企業的生命,細節決定成敗”是海濱建工集團的信條。多年來,海濱建工集團一步一個腳印地成為了建筑行業的排頭兵。許東興認為,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地基是關鍵,擁有一個穩固的地基才會讓建筑更加安全可靠。而這個地基則是不斷優化的質量保障。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何實現海濱建工乃至整個黃驊建筑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是從業機構和政府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
許東興認為,當下,黃驊市建筑房地產市場與周圍縣市相比整體水平較高,但和黃驊市質量強市的要求還有差距。影響黃驊建筑房地產行業向高質量水平發展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目前建筑房地產市場企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個別企業向高質量水平發展的認識不足。隨著建筑施工行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建筑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部分施工單位出于成本考慮,沒有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投入必要的資金,購置安全生產器材和監測設備。二是從業人員與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當前我市建筑工程從業人員,大多數是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民工,他們雖然工作熱情很高,能吃苦耐勞,但由于缺少專業技術培訓指導,高質量發展意識不夠強,對高于規范標準的操作認識不足,不同程度影響了工程質量向高質量發展。人員結構上,低技術含量人員大量過剩,而技術工人、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又大量缺乏的現狀,造成建筑工程質量向高質量發展管理難度加大。
許東興認為,政府相關部門和從業機構要進一步夯實“質量大廈”的基石。
一是要逐步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強化市場約束,規范企業質量安全行為。市場準入不僅有利于建設市場有序管理,而且能對參與建設各方從總體素質上予以控制,對保證工程質量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嚴把準入關。同時,對擾亂建筑市場秩序的施工單位嚴格懲戒,對以后其再承接工程項目進行必要的約束,逐步凈化準入市場,提升參與者的質量標準,為質量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注重人才培養,提升質量技術總體水平。 有關部門需更加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對企業采用新技術和開展技術創新的引導。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質量誠信教育,加強建筑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探索建立 “農民工學校”,提高一線人員的質量意識和操作水平。同時,完善人員資質管理制度,做到規范從業,人盡其才。
三是引導企業增強質量誠信意識,營造“誠實經營、以質取勝”的市場環境。建立質量誠信體系,強化企業質量信用監管。科學設立質量誠信等級,并根據工程質量對建筑企業客觀公正的評分定級,高等級的給予獎勵。嚴厲打擊違規與違法經營行為,從機制上保障質量提升。
細節決定成敗,品牌締造未來
為什么海濱建工開發的樓盤已成為一種緊俏商品?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多年來,海濱建工秉承質量第一、誠信為本的原則,把“海濱品牌”貫徹到每一個工作環節中,確保工程一次性驗收合格率100%,優良品率達90%以上的質量目標。嚴格的管理收獲的是用戶的高度認可和沉甸甸的榮譽,公司先后獲得國家建設部樣板工程“魯班獎”一項、河北省優質工程三十二項、河北省“安濟杯”工程十二項、天津市優質工程十二項和滄州市優質工程三十八項。
許東興認為,細節決定成敗。作為建筑從業機構要不斷自省“如果我是業主,哪些地方還不夠完善,我還需要做些什么”。業主的小問題,就是公司的大問題。
談到這里,不得不提海濱建工曾經做過的“傻事”。
在金都首府、金都華府、金都雅居二三期的建設中,當時對業主承諾的是塑鋼門窗,可是后來發現塑鋼門窗雖然普遍使用,但它的材質不夠穩定,容易走形。當即公司決定全部更換為“斷橋鋁”材質門窗。這一改變使投入成本增加1300多萬。還有,海濱建工所用鋼材的要求有些“執拗”,必須來自中國五大鋼廠生產;海濱建工開發的樓盤項目,層高始終保持在3米,比國家最低標準高出20公分,增加了樓體成本,這一原則十幾年不曾改變。就是這些看似犯“傻”的事,讓企業贏得了業主的好口碑,成為了最好廣告。
“誰來成就品牌?”海濱建工這些年的發展歷程給予了一個答案,好質量鑄就好口碑,好品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
許東興認為,釋放品牌的力量助推企業發展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經之路。
品牌能帶來多少效益?這是我們無法用數字來準確定義的。品牌形象與效益是企業發展的兩駕并駕齊驅的馬車,對于企業而言,樹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不僅實現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更是增加了企業的無形資產,從而達到企業理想的規模效益。一步一個腳印是我們需要掌握的步伐,因為品牌形象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強品質塑品牌,品牌需要鍛造
就品牌建設,許東興通過多年調研和深入思考,發現目前我市還存在諸多不足。
首先,對品牌經營的認識不夠。黃驊企業雖多,但多數實力不夠雄厚,人才缺乏,生產模式大多局限于“小而全”“全不專”的狀態,就是什么都能做,但哪方面做得都不“精”。
企業普遍認為品牌是大企業才能做的,小企業做不成強勢品牌,因此對企業品牌建設不重視。在品牌建設上不僅需要大量的人、財、物,而且效果滯后,后期投入也要跟進,于是許多企業往往忽視了高質量品牌建設。
再者,對品牌保護意識不強。對企業產品和品牌的宣傳不夠,同時也不尋求其他的宣傳渠道,造成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形成不了知名品牌。
最后,品牌建設需提升服務質量。實現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經營目標,而對于客戶來講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本身,還有與商品相關的所有服務。除了比工程質量、產品質量以及價格之外,比的還有售后服務。有的企業往往會忽視售后的服務質量,從而影響了總體質量的提升,束縛了品牌創建。
就如何做好品牌建設,許東興結合自身實際,認為這三方面很重要。
一是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機制保障,激勵企業創建知名品牌。我市的民營企業在地方經濟建設和民生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品牌建設方面還不夠重視。在這方面,政府應加強引導,建立良好的增品質、創品牌環境,著重提供機制體制方面的保障,及時注入科技活力,提高地方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政府出臺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并切實抓好落實,對獲得知名品牌的企業給予獎勵,也可通過名牌企業市場準入優先,稅收優惠等措施加以支持,使其有充足的資金,強勁的動力進行品牌建設,從而引領其他企業走上重質量、創品牌的良性發展之路。
二是企業加強對自身品牌的保護,擴大品牌宣傳。好的品牌內聚人心,外擴文化,使企業員工有良好的榮譽感、歸屬感。好的品牌建設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號召每一個企業都要保護好自己辛苦創立的品牌,在維護品牌優勢、榮譽的進程中,不斷創新升級生產工藝,經營模式,實現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品牌宣傳也要注重發揮微信等新媒體作用,用巧、用好各種媒介,利用各種形式,多措并舉,起到品牌宣傳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強品質塑品牌,必須提高人員素質。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培訓、座談、參觀考察等形式,提升企業家、員工的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同時加強員工業務技能學習培訓,培養精益求精的專業素質,打造“工匠精神”。這樣從源頭抓起,將質量、品質貫穿于每一個工種,每項工作環節,才能筑起一座座“質量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