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訪滄州市委書記楊慧
記者:龔磊
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新時代民營企業發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在滄州,民營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二,是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已成為推動全市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滄州市怎樣推動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又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怎樣的支持?近日,記者采訪了滄州市委書記楊慧。
記者: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請問滄州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如何?
楊慧:改革開放40年來,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民營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良好勢頭。一是民營經濟總量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底,全市民營經濟單位達24.4萬個,民營企業數量4萬余家,營業收入1.2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352.4億元,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2700億元。二是民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轉變了產業結構重化工“一業獨大”的局面,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綠色化工、生物醫藥、主題旅游、時尚服裝服飾和現代物流“六大新動能”正加快壯大,激光及智能制造、先進再制造、電子信息及應用、航空航天技術、清潔能源“五大新引擎”初顯崢嶸。三是民營經濟質量不斷提升。目前,我市共有中國馳名商標34枚。今年公布的2017年度河北省民營企業綜合百強、制造業百強和服務業百強企業名單中,我市分別有14家、16家、13家入圍。四是民營經濟集群發展正在形成。目前,全市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33個、超100億元的11個。
記者: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的發展對滄州區域發展起到了哪些推動作用?
楊慧:首先是促進全市綜合實力提升。2017年,全市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70.7%,對GDP貢獻率達74%,拉動GDP增長5.2個百分點;上繳稅金267億元,貢獻了全市58.1%的稅收收入;民間投資占全市固投的83.5%。其次是促進創新創業。截至目前,全市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87家,其中民營企業279家,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97.2%;全市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8330家,民營企業占了九成以上。東塑集團自主研發的鋰電隔膜產品,擁有六項國家級發明專利,在全國甚至全球同行業中處于領先位置。三是促進就業和民生改善。截至目前,全市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232.3萬人,吸納就業人員占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67.4%;在城鎮新增就業崗位中,80%以上都是民營企業提供的。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并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請問滄州市今年以來出臺了哪些政策和舉措推動民營經濟發展?
楊慧: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保持定力、堅定信心,全力服務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特別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6個方面政策措施,對國家和省在財政、金融、土地、稅收、市場準入和監管等方面的政策,深入研究、全面落實,創新推出一系列支持服務舉措,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一是建立民營企業直通車辦公室,做到主動靠前服務。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協調解決問題,召開調度會,面對面幫助39家民營企業協調解決20多個問題。
二是設立中小企業風險緩釋基金,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前景較好、資金周轉暫時出現困難的企業提供資金服務,破解民營企業融資瓶頸制約,有效降低了企業倒閉風險和融資成本。目前已累計發放風險緩釋基金借款22億元,為百余家民營企業節省融資成本8000余萬元。
三是實行企業包聯責任制,領導帶頭服務企業。從市級領導做起、從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做起,各級領導干部深入企業了解情況、聽取訴求、一線調度,做到真包聯、真協調、真督辦、真解決問題。
四是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推進“一趟清”和“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目前,我市項目審批時限在省規定基礎上壓縮了50%;已累計取消、下放行政權力事項497項;降低就業創業門檻,企業開辦時間已壓縮至8天以內;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在全省率先實現“掌上辦”。滄州在《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2017)》中位列第14位。
記者:從滄州本地的民營企業發展看,民營企業家還需在哪些方面進行突破,進而把企業做強做優?
楊慧:民營企業家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努力在新時代展現更大作為。練好企業內功,弘揚“工匠精神”,加快優化企業治理結構、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注重管理咨詢,提高經營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堅持轉型發展,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生態環保,主動投身編制一個“兩化融合”智能改造計劃等“六個一”工程,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要聽黨話、跟黨走,講正氣、走正道,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自覺成為新型政商關系的建設者。大力開拓市場,解放思想、拓寬眼界,站位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來審視企業發展,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在新一輪全球經濟結構變革中搶占先機,努力打造一批叫得響、影響大的“滄州品牌”和“百年老店”。保持創業激情,艱苦奮斗、敢闖敢干、聚焦實業、做精主業,把企業當成終生的事業干,全身心投入企業發展中,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